以前的孩子也挨骂甚至还挨打,为什么不会出现那么多心理问题?
2021-03-31
广西正知青少年成长基地·桂林正规叛逆青少年矫正教育

不放手撒欢,孩子的身心怎能健康?
不要把它们当成只会看死书的机器,让它们在阳光下奔跑,让生命充满活力。
--虎妈。
我有孩子较晚。
晚点的好处,就是“先辈”太多了。
朋友的孩子有几个刚刚上初中,前一段和我聊的都是:
小孩睡得太晚,晚上十一点作业都做不完!
也有后悔小学时太放羊,太放松,上初中后孩子们都不适应。
她们低声说:你们家小张三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是个坡。攀登时向上,下滑时向下!
结果发现人都是这样的,本来自己觉得日子还好哈,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过来人"跟你一说,你这个不行,你要抓住,你就糊涂了。
例如,上周末,我感到很困惑。
星期五晚上是姊妹群,母亲群非常活跃。
疲倦了一周之后,在孩子们都睡觉的11点到2点,女人们开始大谈特谈。
一位母亲对孩子上初中非常恼火,说都12点了,孩子也不睡觉,准备一本材料给学校做活动。
平常已经有很多功课了,还报名一些没有用的活动,占用睡眠时间…
尽管嘴上安慰我,心里却能理解这位母亲的抓狂。
学生们的时间很多,学校做完了功课,还有一些课外课程。
有些事情似乎可以做,但却做不了,我们常常抱着“为孩子好”的初衷,觉得反正“也没什么用”,就不要做了。
那就不能在这个时候再多睡一会儿了!
上个星期五晚上,我的儿子也给了我一整件事。
“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不用了,没消息就是好消息。
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观鸟比赛,并提交了照片,星期天你会带我去观鸟。
好吧,咱们家楼下就有小鸟,你随时下去看。
那只鸟没有什么特别的,我要去参加比赛,我要用爸爸那台专业相机!
我心里嘀咕着:这不是必须的,不是浪费时间吗?一转眼,就是冷天了。
我说:
"哥哥星期天上幼儿园的课,你星期天要游泳,没有时间啊。那么,让爸爸下楼给你拍一张,保证给你拍好!
他很紧张:
这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我参与的问题,而且他的照片也不好!要拍得特别好。
我又想到了一个,一个住在加拿大的朋友前两天发了一个观鸟的小视频,还挺震撼的。
我会立刻给她留言求照,救一个场。
孩子更加紧张:

不要总是干涉我!那是我想做的事,我不能总是做你让我做的事,这是多么无聊啊。
看着他严肃的样子,我突然觉得他长大了,9岁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坚持。
我总想让他做一些所谓的有意义的事情,但他这个年纪就是想做一些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
也许我有点太功利了。
和群里的妈妈谈这件事。
一位母亲说:任何让孩子接触自然,外出玩耍的事情,你都应该支持。
由于抑郁,她的儿子上一前休学一年。
自幼管孩子特别严格,要求也很高,也许方法也不太温和,导致一度与孩子的关系特别紧张。
小孩生病后,她特别痛苦,觉得现在的小孩太脆弱了。
他说:
我小时候,妈妈比较严格,为了让我练古筝,不停地动手。我没有强迫儿子弹琴…
随后心理医生告诉她:以前的孩子其实压力也不小,老师和父母很多时候都不太讲究方法和手段。上课被老师骂,回家被父母打都是常事。但那时候孩子的心比较大,为什么?
事实上,这与他们总是有出口释放有关。
被老师骂了,上课疯了。被父母打了,然后出去和孩子玩。
课后,周末,放松和玩耍的时间比较多,孩子分解压力的受力面很大,压力也不大,所以不容易被压垮。
并且多与自然接触,多与泥土接触,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尤为有益。
当我在中国科学院参加儿童心理学博士班时,老师也说,土壤中含有许多对人体非常有益的菌群,有些抑郁的辅助治疗方法就是玩泥巴。群里妈妈的话让我想起了儿子和我说的他们每天在学校的安排以及他二年级上学期我去参加的一个下午的公开课。



(北京一所小学的低年级课供参考)
这里有一个普通的北京小学生,我儿子的日子,也是大部分小学生的日子。
早上6点40分起床吃早饭。7点10分出去上学。
早上早读+四节课,中间有运动。中午12点左右。
许多学校不能下楼玩,因为出于安全考虑。
吃午饭。
午餐后许多学校也是不能下楼玩的,也是出于安全和暴发的考虑。
一般孩子会休息一会儿,然后做口算,测单词,或者读课文。下午两节课。
三点半放学。
整天戴口罩。
整天,除了体育课和做操,孩子们几乎没有机会下楼。
而且体育课和上操也没有真正的意义,撒欢那种玩。
放学后,我们一般说有好习惯的孩子,到家就写作业。作业完成后,冬天的天已经黑了,很冷,或者该吃饭了。

即使是让我回到了青春,回到了年少,但以回到了小学、中学为代价,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
没有!不要!
这种日子周而复始,如果我们再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说一次:不,没有用。
是否太残忍了呢?
假如可能的话,真希望有一个纪录片导演来拍《北京小学生的一天》。
工作的时候,我们随时都可以起床去洗手间喝杯水,中午吃个饭聊到两点。
午后感到困倦,可以划船,漫步,漫步。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都不行。很累,上了一天课,上了一个星期的课,真的很累。更有甚者,我们有时也会安排晚上在网上或网上上课。
也许会有人说,哎呦,你平时管孩子也是鸡飞狗跳,还经常让我们积娃(主动养娃),别放松,今天怎么这样调调呢。实际上并不矛盾。
松弦不一定,弹奏时会走调,但如果太紧,就会断。快到期末了,我说让孩子每天一下课就接近大自然,周末还一直在外面玩,不现实。
归根结底,他们还有量化指标要完成。
但我希望在这样的压力下,孩子们能有更多的释放机会。
一个星期的时间安排再紧,周末的课程能否只安排一天,而另一天孩子们完全自由,什么课都不安排,就是玩?
喜欢玩儿什么的,最好带着孩子出去,接触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这不仅对视力有好处,对心理健康也有好处。
眼界再好,心再蒙也没用。
上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们一家四口顶着呜呜的北风来到天坛公园。
由于天气寒冷,公园里没有人。
我们观察了小松鼠和鸟儿,并让九岁的儿子站在他三岁时曾经站过的地方拍照。
午后,儿子主动说,他想试试英文版的哈利波特小说,因为今天心情特好。
尽管他尝试的过程只是拿起又放下,我还是感到倍感快乐。
日前,北大心理咨询中心徐凯文主任的一篇演讲被大家转发。
这里面的内容也是挺发人深省的思。



每一个小孩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不会成为标准化工厂的零件。
假如孩子已经没有读过改变命运的书,那么他们的自我驱动力从哪里来?
除一味要求他们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外,我们还应该帮助他们找到“为什么要阅读”的答案。
它与别人家的孩子上什么课,看什么书,考什么试没有关系。
这跟给他们机会去做他们喜欢的,想要“浪费”的事情有关。
教育学没有正确答案,更没有标准答案。
可能是我们太过沉溺于小鸡娃,而忘记了身心健康并帮助他们发现学习的意义,从而使他们跑得更远,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