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知基地GLZZ课程:国学《弟子规》
2021-12-14



每周四,是正知的国学课。

本周国学课学习的内容是《弟子规》。



家长们或许会疑惑:基地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学习《弟子规》呢?这种又老又旧的书籍似乎是封建糟粕,是否有学习的必要?正知的答案是:很有必要。因为孩子不一定要很乖很听话,但是一定要知道一些为人处世的规矩。懂规矩的孩子最终受益的是孩子自己。



《弟子规》对于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提出了基本的理念和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叠加到孩子们身上,孩子们才发现,自己曾经的行为有多么的离谱无知。

 



比如:如何与父母相处这个问题上,基地的孩子曾经令家长大为头疼。喊不动,说谎欺瞒父母是常态。而《弟子规》里教会孩子们与父母相处的基本规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基地的孩子有的曾经打架斗殴混社会,时常受伤,危害到身体健康和个人安全,令家长担心焦虑,有的混迹声色场合令父母蒙羞。《弟子规》劝说到“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所恶,谨为去”,意思就是说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而让父母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情,令父母蒙受耻辱。

 


在父母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呢?与父母顶嘴吵架,摔门而出,离家出走,暴躁愤怒,厌学抑郁是孩子们曾经的应对方式。而《弟子规》告诉孩子们正确的处理方式:“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


哪些人可以做朋友,哪些人要远离,《弟子规》说的很清楚:和有才德的人在一起会使我们一天比一天进步,与小人亲近会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对于什么样的言行举止才是得体的,《弟子规》写得很详细:“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冠必正,纽必结。”“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不要把脚踩在门坎上,不要拐脚斜靠着,落座时不要把两脚岔开,不要摇晃双腿。


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弟子规》里有告诫:“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若德学,不如人,当自砺。”“用人物,当明求。倘不问,皆为偷。”



去掉《弟子规》里不合时宜的内容,书里提到的一件件一桩桩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对当代社会的孩子依然有正向的现实的指导意义。让基地的孩子学习《弟子规》就是让孩子们懂得必要的行为规范,避免不正当行为的再次发生,远离不正当行为带来的伤害。


在正知,爱孩子,是为老师的基本素养,给孩子立规矩,让他们能辨是非,明事理,是老师的责任,爱与规矩的统一,才能助力孩子奔赴美好未来。

 


正规叛逆青少年矫正教育基地,

现面向全国招收8-18岁在成长过程中出现

“叛逆、早恋、沉迷、自卑、自闭、逃学、

厌学、打架斗殴、混迹社会、夜不归宿、

亲情淡漠与父母老师沟通困难”

等不良行为习惯的青少年。

正本清源 · 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