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正知少年基地实践案例:混迹社会系列之 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
2022-01-08



01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02



1月 4 日,正知下午茶时间。


当我问小郅来到正知基地第一天的情形,他“噗呲”笑出了声。


“那天大人说带我来一个农庄吃东西的,谁知道一进来就有个铁门,我就觉得不对,我就用手抓着车门抵死不下车”。不下车的原因是他从网上看到很多关于叛逆青少年改造学校的负面消息,比如打人、电击,他生怕正知基地也是这种情况。


“现在想想我觉得我当时的样子有点好笑。”



03



我问小郅:“你觉得来基地这趟经历值得吗?”他收起嬉皮笑脸,认真诚恳地说“我觉得值得!”。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望向窗外,缓缓地说了一句:“要是不来这里,再过一两年,我恐怕是在监狱里呆着了!”。


小郅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因为主意大,家长总说不动他,他自由放任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夜不归宿、抽烟、喝酒、偷盗、打架斗殴,“潇洒”混社会。不过 14 岁,就进出派出所五六次,成了当地派出所“重点”关注对象。




04


我问:“那你什么时候开始接受基地生活的?”,小郅回答说:“我觉得军事教官的体能训练很有趣,我就很愿意努力去通过考核。”


无论是多么糟糕的孩子,一定都会有他的优点。小郅到基地不久,教官们就发现了他的体能特长。军事教官通过有趣的体能训练游戏,吸引了小郅的注意力。在10月的军事体能考核中,小郅以优异的表现一次性通过了军事二的考核,获得基地颁发的奖状。




05


“基地最触动你的事情是哪件事情呀?”。“偷馒头的事情”,他不加思索的回答。偷馒头事件涉及了五六个孩子。由小先领头频繁从基地餐厅偷拿馒头回宿舍吃开始到后来发展成五六个孩子跟风“作案”。


于别人,这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基地的郑主任见微知著,紧抓这个机会给孩子们开展了“偷窃的后果”的教育。事实证明,这种“见微知著”的处理是正确的,因为孩子的转变点没有定律,有时候就是发生在一个微小的“机关”上,你触碰到了那个“机关”,“密室”之门就打开了。


06



小郅因为“偷拿”了馒头被罚关禁闭,就此事件,基地开展了“偷和拿”的辩论,让孩子们清楚了偷和拿的界限。让孩子们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也让孩子们明白了只要是“偷”必会带来惩罚的后果。小偷小惩,大偷大惩,而有些惩罚的结果是会影响人的一生的。比如坐牢。


这件事情,郑主任通报给了家长,家长给予了理解和支持。也因为家长的支持,基地惩罚得以正常开展,事情才出现了预期的效果。



07


这件小事也引发了这个聪明的孩子的思考:偷馒头都挨罚,那么自己以前做的事情发展下去会有什么后果?为寻求答案,小郅对于基地的法制课迸发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欧教官上的法制课,他听得分外用心。


欧教官来基地之前是一名优秀的警察。近二十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他接触了大量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他深知对法律的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之一。于是他在基地开设了法制课,期望帮助到孩子们。




在“盗窃罪”一课中,小郅了解到盗窃罪的处罚后果。在“毒品交易”一课中,孩子们发现了时常出入的酒吧潜在的毒品危险,在欧教官每日对“今日说法”的现实案例讲解中,小郅比对了自己身上的影子,最终看到了以前 的行为可能导致的恶果,他开始对法律感到畏惧。意识到以前的行为错在何处。他暗暗地在心里做了决定。


“我回家以后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做了!”他坚定地说道。


2022年1月8日,经过各项考核和心理测评,小郅迎来了他的结业返程日子。


走出基地的大门,小郅回头望向教官和老师们,微笑挥别,眼神坚定而清澈。



08

小郅:愿你

走正道、不旁骛、不着急。

善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踏出灿烂光明人生路!

 


   END  


正规叛逆青少年矫正教育基地,

现面向全国招收8-18岁在成长过程中出现

“叛逆、早恋、沉迷、自卑、自闭、逃学、

厌学、打架斗殴、混迹社会、夜不归宿、

亲情淡漠与父母老师沟通困难”

等不良行为习惯的青少年。

正本清源 · 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