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正知少年基地厌学实践案例:学习的乐趣
2022-01-18


小秋的故事

姓名:小秋

年龄: 14 岁   

纠正周期:

 2021年5月1日-2022年1月18日 

问题描述:厌学、沉迷游戏、早恋、夜不归宿


01

厌学的小秋


小秋来自深圳,一个拥有顶尖教育资源的城市。在他的学校,老师们都很负责,学校的学习氛围也浓郁,但是他却是班上少数几个成绩不好的孩子之一。伴随着糟糕的成绩,小秋很厌学。


他沉迷游戏,早恋,离家出走,逃学逃课、与家长顶撞,冷漠倨傲。家长们无计可施,建议小秋换一个环境适应适应,于是,2021年5月1日,14岁的小秋背着行囊,在没有父母的陪同的情况下,只身一人来到了正知基地。



02

厌学的背后



在与小秋的沟通交流中,教官老师们看到了小秋厌学的起源。


逃避困难 失去学习的动力: 小秋小学四年级以前成绩不错,上了四年级之后,知识的难度陡然加大,小秋跟不上节奏,成绩开始变差。虽然父母给小秋报了补习班,小秋也很用功,但是或许方法不对,小秋的成绩却没有起色,多次的失败,让小秋灰了心。


而父母无意中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更成了小秋的“限高杆”,挡住了小秋前行的步伐:“他们总是说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优秀,你看你....”,他发现自己不论如何努力也够不到父母的期望值的时候,学习成为了一种痛苦。


他为了躲避学习的困难,躲避痛苦,干脆破罐子破摔,认定自己就是一个“差生”。这种“习得性无助式厌学”不仅让小秋失掉了学习的信心,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他像刺猬一样包裹着自己,在与他人的相处中,表现得冷漠、倨傲,喜欢争执和辩解,让人觉得很难相处。


03

厌学的背后



学习变得功利  找不到学习的意义  陷入迷茫: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才能有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能有高收入。然后......当下社会的单一的教育体系和狭隘的学习目标,让小秋产生了质疑,他觉得这种学习毫无意义。


小秋说:“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做,有什么意思咧......学习差就没有出路了吗?学习不好就不能有成就了吗?”,“我就是不想被学校的规则束缚,我就是想做点与众不同的事情,找到另外一种可能。”


当被问到:“你很喜欢玩游戏吗?玩游戏会让你很有成就感吗?”“也不是,就是想尝试一些不同的可能。”父母眼中的早恋,其实也只是小秋的一种“不同可能”的尝试。“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呢?”小秋却答不上来,:“我也不知道,很迷茫”。


小秋的倾诉,让教官老师们看到,身为“差生”的他,心底其实埋藏着对成功的渴望,当这种成功以学习成绩好为唯一标准,而他又做不到的时候,他便表现为厌恶学习。

没有实际的成就带来的自卑感和自视甚高之间的落差让小秋变得古怪。小秋需要找到自信去填补内心的沟壑。重塑自信,找到学习的乐趣,是基地给出的育化方案。



04

过往归零  重塑自信


不管小秋以前是什么样,从来到基地的那一刻起,他的一切都清零。教官老师们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从“零”开始,去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重塑自信。


小秋擅长下象棋,教官老师们鼓励小秋与同学们下棋,小秋常常能赢。小秋口才出众,虽然在原来的环境中他是差生,但是在正知基地的辩论课上,小秋面对的是一众几乎不学习的“小霸王”,他轻易的就可以“舌战群雄”,被大家封为“神辩手”。小秋还能写剧本,能编小品,能活灵活现的进行角色扮演。小秋在做这些他擅长的事情的时候,总是能收获肯定和赞叹,他喜欢这种小小的成就感,小小的成就感激发出小秋积极的反应,在适应期,小秋的自信一点一点建立起来。


05

直面困难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孩子一些困难去面对,给孩子一些责任去担当”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条捷径。


为了让小秋学会直面困难、解决问题,教官们交给小秋一个任务:当队长。接到这个任务的小秋有点犯怵:自己军事体能训练都不是太过关,怎么服众呢?这个队伍不好带啊!他想撂挑子不干,教官不同意。


面对不服管教、一盘散沙一样的的队员,小秋在实力不能碾压队员,也不可能撂挑子不干的压力下,最终想出了解决办法,他打出了一张“人情牌”。


他真诚的关心自己的队员:小雨喜欢吃肉,吃饭的时候小秋默默的把自己碗里的肉匀给小雨吃,帮助有“少爷”习气的小先打理日常生活,利用午间休息时间带着懈怠的小泽加强训练.....孩子们都是重感情的,在小秋的努力下,队员们忽略了他的“业务能力”,领了他的人情,他发的指令,队员们服从了。


在小秋遇到训练和管理瓶颈的时候,教官们及时跟上提供帮助,不指责,不埋怨,直接给出解决方法,提高小秋对队员的掌控力,正面管教让小秋的管理能力,军事体能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他可以以身作则了。


为了让队员们进步更快,小秋还想出了“趣味惩罚法”,如果规定的训练没有达标,就要接受其他队友的惩罚:弹脑门子,单脚跳,蛙跳......,接受惩罚的队员毫无怨言,反倒开心至极。队伍就这样被小秋带起来了。

小秋面对困难的心态也带起来了。


06

学习的乐趣



三个月的适应期慢慢过去,小秋在管理队员的过程中也慢慢找到自己舒服的状态,他变得开朗自如了。


下一个要面对的就是学习问题了。关于知识的学习,基地的教育方针是“自发的才是有效的。”孩子不想学习学校的知识,不要紧,基地不用他学。


只是,在基地,无一处是学习,无一处不是学习:


带队,学会与同学教官相处,这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学习;叠被子,搞卫生,这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学习,下地干农活,养鸡,种菜、修补围墙栏杆这是生产劳动的学习;武术格斗课、军事体能课,厨艺课、国学课、法制课、茶艺课、这是技能的学习;音乐、象棋、打篮球、打乒乓球、编演小品,当主持人,这是兴趣爱好的学习。


这种毫无压力的学习给了小秋快乐的体验,他发现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广义的,无处不在的,是可以助益自己成长的,有趣的。这种体验治愈了他的厌学,他觉得他也可以搞定学校课本的学习。


2021年10月,小秋自发要求家长给他寄送学校的课本,自愿地重新开始了课本知识的学习。


2022年1 月17 日,小秋又是一个人,背着行囊,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如同当初他只身一人的来。他回去也不一定就会奋发图强,只要他开始思考:我想要什么?我为什么学习?那么他在正知基地的时光就没有白费。


06

小秋的启示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在每一个厌学的孩子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无助:或是畏难,或是心理障碍、或是家庭问题。


本案例中,厌学的小秋让我们看到,孩子不是不喜欢学习,也并非不具备学习能力,而是讨厌被逼着学。每一个孩子都各有天赋,如果我们不将学习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获取,不以成绩好坏为学习的唯一标准,改孩子“要我学”的压力为“我要学”的快乐,让孩子找到内在的驱动力,自发的学习,你会发现,学习对孩子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END  


正规叛逆青少年矫正教育基地,

现面向全国招收8-18岁在成长过程中出现

“叛逆、早恋、沉迷、自卑、自闭、逃学、

厌学、打架斗殴、混迹社会、夜不归宿、

亲情淡漠与父母老师沟通困难”

等不良行为习惯的青少年。

正本清源 · 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