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路,需要孩子自己走

发表时间:2019-09-13 

路,孩子需要自己走

 

2019年9月48岁的大卫(化名),上海人,从小文化成绩优异,妥妥的学霸,大学读的是同济,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6年前他回国后,一直不工作,天天宅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考老妈的养老金生活着,而他老妈丁阿姨(化名)已经82岁了,身患尿毒症,每周三次透析,每月退休金3500元,医疗费2000多,剩下的养活自己和儿子,丁阿姨苦苦劝儿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去。


    身心疲惫的丁阿姨准备去法院告儿子,让他出赡养费,以此逼迫他去工作。但是找了律师后发现,就算是胜诉,儿子不肯出去工作,法院也没办法,无奈丁阿姨只好撤诉。

 

    对于今天的局面,丁阿姨懊悔不已:“是我教育方法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都是现成的,依赖惯了···”

 

    而丁阿姨儿子的种种不顺都归咎于老妈身上,说是老妈的溺爱毁了他的前途,丁阿姨抹着眼泪说:“是我毁了你的前途,我有罪···”

 

真是让人心酸。

 

养儿不易,把儿子培养成高端人才更不易,结果竟是这么个结果。

 

儿子自身当然有很大问题。但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深思这种巨婴的成因。

 

丁阿婆那句“他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儿子四岁时,我有次带他出去玩。他想吃冰淇淋,我就拿了十块钱,让他自己去十米外的超市买。

 

儿子欢天喜地去了。对面有两家小超市,他先去了近点那家,结果是个菜店,他很快跑出来,去了另外一家,成功买到一盒,还请店主帮他开了盖。

 

他边吃边欢脱地跑回来。结果乐极生悲,刚到我身边,冰淇淋啪嗒一下扣地上了。

 

他发现根本捡不起来,开始咧嘴大哭。

 

我只好又拿十块钱,让他再去买一盒。

 

他抹着眼泪去了,这次买了另外一款,也没开盒,到我身边才小心翼翼打开,说“刚才我太不小心了,这次要小心点。”

 

一件特别小的小事。

 

但其实是一次微型的独立能力训练。

 

想吃冰淇淋,自己去买。这是自己解决问题。

 

去哪家店,选哪款冰淇淋。这是自己做出选择。

 

冰淇淋掉了,承认是自己的错。这是自己承担责任。

 

再伤心也重振旗鼓,再去买一盒。这是自己面对挫折。

 

上次不小心,这次要小心点。这是自己总结经验。

 

如果这样的训练一次又一次反复进行,孩子自然就具备了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

 

对父母来说,这难吗?一点也不。我全程只做了两件事:给他十块钱,再给他十块钱。

 

当然,就算麻烦,聪明的父母也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事”。

 

教他自己系鞋带很麻烦,但一旦教会,你就再也不用亲力亲为帮他系了。

 

让他自己管理零花钱,刚开始他可能花得一塌糊涂,但慢慢的,他就对钱有概念了。

 

当他的本事越来越多,对你的依赖越来越少,你就会越来越轻松,他也会越来越强大。

 

这是真正的双赢。

 

最傻的妈妈,就是放弃自己,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什么都替他做了,结果——说难听点,一辈子辛辛苦苦,养出个“废物”。

 

他痛苦,你更是。

 

所以,你若真爱孩子,就该让他自己吃饭,自己处理和朋友的矛盾,自己给同学家长打电话问作业……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简单八个字,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他会在做事的过程中感知世界,了解自己,掌握生存技能,也慢慢地学会承受压力,权衡利弊,与人合作,收拾残局,逆境中迅速调整,迷茫时保持耐心。

 

有了这样的独立能力,他才不会在自己面对社会时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才不会遇到一次小失败就一蹶不振,又逃回父母身边求保护,求圈养。

 

巨婴不是一天养成的,飞天的凤凰更不是。

 

我们不求孩子多么快意人生,起码不能让他四十岁了还躲在我们的羽翼下瑟瑟发抖。

 

否则,到八十岁忽然意识到“我错了,不该从小样样给他包办”,可是已经不能从头来过。

 

那该有多难过。




最新动态